很久很久没有写投资相关的内容了。我之前曾经说过,当我对股票的认知开始向一种可以保持甚至产生价值的债券之后,我对股票的涨跌就变得不那么在意,以至于提不起复盘自己的持仓股,哪怕我几乎全部的流动资产都在A股当中。现在,我发现这只是一个假象。这实际上就是我倦怠了。

那么,像这样懒惰的一个人,什么时候会重新开始关注市场呢?答案是,有新的资金需要入场的时候。那时候,需要寻找新的标的。

这篇 Blog 有三部分内容:这段时间的操作和思考,对年报的想法,以及对过去一点的总结。和之前一样,年报的部分会逐渐更新。

之前的操作的回顾

大部分资金依然流入了之前配置的五大:华水,伊利,海控,煤机,科伦。

但是,也增加了新的标的:中宠,泸州老窖。其中,中宠只有非常小的观察仓,而泸州老窖的仓位会大一些。

宠物

老实说,现在才介入宠物赛道算后知后觉的,宠物的龙头,乖宝的静态PE已经高达80多,哪怕 25年的业绩上升 100%,依然是相当高的估值。市场对宠物行业的看好可见一斑。

另一个企业,依依,是做清洁用品的。它的护城河实在太低,在我看来价值不大。中宠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它的静态市盈率也达到了惊人的 50多。实际上在我建仓之后很快就涨上去了,甚至没有给我机会加仓。

考虑到对这个行业过高的期待,我不会投太多资金。不过,我在密切关注它的表现,如果把资金投入到成长股中,到底会发生什么结果呢?

白酒

我记得自己之前曾经评论自己看过《时间的玫瑰》后非常失望,以至于对国人写的投资类书籍都失去了信心。按照时间的玫瑰里的观点,买股最重要的是行业,中国最好的行业是白酒,白酒的龙头是茅台。其中还有大量对于自己投资茅台的吹嘘。

我发现投资类书籍的很多作者都喜欢吹嘘自己过去的业绩。而我看过的,比较优秀的书都没有这个习惯。

我推崇的投资类书籍有三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聪明的投资者》,《怎样选择成长股》。我认为大部分的价值投资者受众,可以在这三本书中,学习到一些思路,加以实践即可发现自己的风格。我现在正在实践这一过程。

这三本书都不太吹嘘自己的成功。彼得·林奇喜欢说自己怎么错过大牛股。聪明的投资者确实有一种潜在的,居高临下的态度,然而它把看这本书的人视为同道。实际上,我认为想在股市上生存,一定程度的傲慢是必要的。怎样学习成长股中,对过去的业绩是说的比较多的,但是基本只用作分析,感觉不到炫耀的成分。

然后,我看到《时间的玫瑰》,翻看的时候方法可以感觉到作者的吐沫星子喷到了自己的脸上。

按照书中的观念,想要投资致富,只需投资茅台就好了。确实,茅台是优秀的标的,长持茅台盈利概率极高。但是,在之前的白酒牛市中,以60倍PE购入茅台,很难认为是一比合适的买卖。这本书中的观点的含量低得吓人,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作者不擅写作亦或是肚子里就这有这么点东西。当然,我还是相信国内的明星基金经理的。

顺便一提,我近期看的另一本书,《股市进阶之道》,我对其中的观点颇为认同。然而,当我好奇去追查作者的私募和操作的时候却大跌眼镜。看来,即使在理论上达到一定水准,想要违抗人性的力量总是很难的。

题外话有点多了。现在,回到白酒当中。如今的白酒不富当年的辉煌,我遇到的每个人都似乎在跟我说现在年轻人不喜欢喝酒了。这有点像伊利下面总是有一群人说少子化时代对乳制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少。老实说老龄化问题我还会想一想,说年轻人不喜欢喝酒所以白酒以后不行我只会发笑。这和有人大谈年轻人不喜欢抽烟所以烟草公司会越来越不好过差不多性质,拿来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还行,在真金白银的投资决策上,因为这一论断就看空白酒未免招笑。实际上这构成我介入白酒行业的重要理由:股价进入不合理的低估值区间,以至于大众中间形成了一种幻觉。

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么多股票应该买哪一只呢?如果茅台的PE低于20,这个问题是没什么悬念的。然而,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很难低于20,所以低于22的PE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里必须说明,低于20PE的这一结论,是在一旦茅台真的下探到 20PE,会立刻看上去变得没那么理所当然了。

茅五泸当中,目前的估值是 茅>五>泸。这代表了市场对三家企业的预期:茅台保持高速(2位数),五可以正增长,泸的话 -10%之内。我开始建仓泸州老窖的时候,PE大约在12左右,在我看来是及其低估的。我甚至很难相信之前PE甚至低到过10左右。这是有着充分安全边际的价格。不过这一切无所谓了。白酒的行业特性在这里,对于这些顶端白酒,无论买哪一个,后续的价值回归是可以预期的。

已有股票的情况

我不太喜欢手里的股票涨停。拉涨停一般意味着有短线资金入场,然而我的股票一般无法吸引热点,最终这些资金都会流出,留下一地鸡毛。

苏美达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就不太喜欢这支股票。这样说对它可能不太公平。它是一支合格的烟蒂股,一年下来的收益几乎达到了50%,无论如何都不算是坏生意。但是我实在无法相信这家公司的业绩会一直好下去。

之前涨停的时候,我出了半仓。剩下的半仓我会择机卖出。

另一个曾经摸到涨停的股票是药明康德,这支股票值得仔细分析

药明康德

我一开始感觉药明也背过度低估了。一开始, 我认为市场给出的价格差不多是法案生效且彻底实施会发生的价格,于是建仓。然而,那之后我研究了一下,我发现药明对美国的依赖超过我的影响。

那之后,药明果然继续下跌。最多的时候我的亏损在20%多,那时候它的PE是11~12.按照我的计算,差不多要在 10 左右才是真正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但是,思考协议完全生效这件事情本身似乎有待商榷。

那个时候如果我仔细评估,我认为自己会加仓的。但是,面对一个已经亏损的股票,我在心里其实已经放弃了。这就是我犯下的错误。现在,它已经带来了50%的受益。这些股票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卖了。

这件事情证明了,虽然我从来不这样认为,但是股价下跌确实会影响我的判断,而且程度非常之深。

我对药明的财报不太满意的一点是,对美国的依赖似乎加深了。而市场的反应让我惊讶。

财报

5.2 Update:天啊!就我的工作强度和爱好,在业余时间对这么多公司的财报进行我可以接受的详细分析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我想我能接受的重仓股不会超过10支。

雪球的分析看到的比我多。我开始越来越偏向市场过分低估的股票。我发现这似乎是我真正擅长的方向。

已出的财报:

3.17~3.23

到目前为止,财报都让我满意。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意外,毕竟就是吃这碗饭的。但是,我心中仍然惴惴不安,毕竟我的五支重仓股票只出了一支,而我对伊利有些悲观。

我能接受5支中有一支不及预期,一支普普通通。两支不及预期是我能接受的最大极限。

中远海控

非常经典的,因为不确定性然后市场给出了兑现了全部利空的价位的股票。这种股票的估值很难高。但是业绩爆炸的时候,市场常常一股脑直接进去。然而,即使是20年-21年那一波,PE也没超过20。如果我当时参与了,基本不会考虑卖出,然后它会跌到惊人的不到2PE。对于这样的股票真正合适的PE是多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海狗的分红能大方一点,会提升自己的价值。

update in 5.2: 我得出的结论是,我不会在12PE以上购买海控。但是,如果我是从6PE开始建仓,那我不会在那一次的最高点卖出。按照我的建仓习惯,我想平均成本以第一次建仓的利润计算大概会是8PE左右,到今天依然是赚的,只不过考虑到5年时间恐怕不能令人满意。然而,我仍然认为现在的海控被大大低估了。所以最终盈利和结果并不好说。然而,海控的大量分红导致对于那时候介入的投资者成本几乎全部回收,而它依然在产生大量的分红。

永新股份

不好的行当的好公司的代表。业绩一眼亮眼,但是仔细看财报会发现营收其实增长其实一般。但是市场的反响依然强烈,当天一度涨停。

我想说的是,如果因为这种财报就会涨成这样,那么之前是在做什么呢?这支股票稳定且分红高难道是什么秘密吗?

5.2: 我可以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把钱放在这家公司了。它很好,但是放在其它地方更有效率。我想,在某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会把它换到另一只我看好的股票上。

药明康德

市场很激动,但是我不喜欢把未来的业绩搬到现在。是的,它的订单是很多,但是这不代表这些订单都兑现的时候,它的利润就是那么多。

不过,这样说对市场可能过于严苛了。市场大概是认为订单增多表明了美国对药明实际态度。

我对药明的财报不太满意的一点是,对美国的依赖似乎加深了。我对此的结论是,这张牌桌上,可能只有中美有足够的分量。

update in 4.23:仔细评估了一下,对这份年报表示乐观。这主要是我对它的在建工程很有兴趣。我认为这些工程会对外来的收益提供保障。

3.24~4.4

蓝天燃气

我开始变得很不喜欢这只股票。可以说,当初买入和它的股息率有很大关系,它的股息高达 10%,然而其PE不支持它支撑这么高的股息。

PE 和 股息率的关系 这只是简单的计算。

分红率 = 每股分红/股价 = 分红总额/市值 = (利润 * 分红百分比)/市值 = 分红比/PE

综上,分红比=分红率*PE. 由于一般情况下分红比<1,所以分红率*PE>1 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分红率达到了 10%,那么它的PE不应该超过10,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实际需要考虑利润是动态的,会更复杂一些。但是,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进行定性评估。

在去年,蓝天燃气有接近50%的流通股解禁,当时就让我觉得心情微妙。更别说它还有可转债的影响。但是,我的性格让我不会轻易卖出已经购买的股票。然而,到了今年,当我回顾去年的决定的时候,发现它是一支除了分红乏善可陈的公司,而它的高分红率是举债获得的。那之后,我出清了它的股票。

郑煤机

无可挑剔的价值股。好吧,其实也不是那么无可挑剔。虽然它是铲子股,周期性并不像煤炭那么强,但是还是会让市场质疑它的利润的可持续性。而且它也是市场不喜欢的机械设备行业。

但是,除了这些,我实在想不出煤的缺点:利润快速增长、分红可观。此前一直在布局汽车零部件,有故事可讲——非要说的话,这几年SEG一直处于亏损或者不亏不赚的状态,市场可能对此持观望态度。然而,目前的股价几乎没有反应汽车零部件部分的估值。

我相信煤机会给我一倍以上的利润。

梅花生物

我不太看得懂这家公司的年报。市场的反应是积极的。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周期行业。

我还在持有它的唯一理由是,这家公司注重回报股东,我的持仓也非常少。

4.5 之后

我将缩减每一支股票的内容,否则就太长了。

中宠股份

财报没啥,标准的行业上升期优秀企业财报。

我比较在意的其实是中宠的PE. 宠物股的 PE 一直很高。乖宝的PE差不多在60左右。由于业绩优秀,PE在财报公布后下降到 50,随后立刻又涨回到60。 我研究宠物股的时候觉得这个行业已经疯了,现在仍然是这么认为的。中宠的PE我还勉强可以接受,现在它又重新涨回到了40. 我认为,这个行业一定会面临竞争,到时候这些股票的估值一定会下降。我不喜欢在高估值买公司,而中宠差不多就是我的极限。

等到乖宝暴跌的时候,中宠应该会被它带下去,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调仓。不过把什么股票调过去呢?好公司不止你这一家。也许到时候又另一个我觉得疯了的行业,可以让我回收一定的本金,然后投入进去吧。

科伦药业

很多人不喜欢这份年报,因为四季度没有增长。我个人认为年报不能简单地当作四季报来看待。

  • 输液:集采的影响看起来很大。虽然场外营养、粉液双室袋等领域有较大增长,还是没能弥补,收入降低。
  • 非输液:非常一般。然而,创新药在年底才堪堪上市,有观察的空间。
  • 抗生素:高增长
  • 国际业务:正常
  • 负债:近两年大幅减少。虽然是好事,但是不明白各中原因。
  • 创新药展望:年度主要目标是推进超过 10 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管线研发工作,并加快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过程。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没有找到原因,这点让我很在意。
  • 一些有意思的备注:1. ……原募投中拟建设的项目所涉及的部分管线终止,新立项的复杂高端制剂创新产品处于研发阶段,继续建设原募投项目会造成投资冗余,损害股东利益……

迈瑞医疗

先不说其它的,年报的内容非常详细,应该是我看过的最详细的年报。医疗行业的年报都有这个特点。它们光是把研发中的项目列出来都可以写老长了。

但是,这些内容某种意义上也遮盖了我想知道的信息。这不是它的问题,是我的我问题。

泸州老窖和五粮液

和医疗行业相反,这两个白酒行业的年报,讨论与分析环节基本没什么信息。五粮液行文更好些,老窖内容我更喜欢些,因为它至少反应了公司在尝试非传统渠道,并且在关注Z时代。这是一个有效的未来规划相关内容,能不能做出成绩是另一回事。

伊利

我对伊利的财报很不满意。它没有将业绩下滑原因和应对方案说得很清楚,却定下了一个126亿盈利的目标。好吧,它最好能实现这个目标,不然我就要考虑减持了。

它的奶粉业务有所发展,这点还不错,这是我当初建仓的重要原因。

华能水电

众所周知,水电股的年报是很无聊的,这种无聊是水电股长期可以给予还不错的回报的重要原因。不过,华水的年表里,非水电的内容显得非常扎眼。虽然现在占比非常少,但是我会密切注意其中的变化。如果占比太多我会斩仓。

这么好的企业,这么就也踏上了多元化之路呢。

给假想的股东们的一封信

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会写一次公开信。我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遍决定效仿。然而,我作为个人投资者,除了我个人,没有需要的负责的股东。因此,我假设自己的资金都是从信任自己的投资者募集的,使得自己可以从审慎的态度回顾过去一年自己的操作。

欢迎。我实在没有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我这个没有任何实绩的个人投资者。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上,价值投资者的数量实在太少。我看过很多把巴菲特、芒格挂载嘴边的人,然而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以至于无法践行自己亲口说出的理念。

当然,这其中也有着巨大的风险。我学习价值投资的奥妙才一年半,开始募资的时候更是只学习了半年左右。我曾经犯错,有一些股票换做现在的我,是绝对不会购入的。现在,我有了几次成功的头投资。诸位可以相信我,可以在这个残酷的市场存活下去。

并不好听的开场白

价值投资也有很多流派。格雷厄姆的风格类似捡烟蒂,而费雪则更偏好成长股投资。他在自己的著作里驳斥了对PE的绝对重视,他的观点在今年年变得非常流行。

费雪的观点大概是说,如果一个股票增长迅猛,那么即使现在看起来PE是高的,在经过一年的成长后,按当时的买入价计算,就变得非常便宜了。由于高成长的股票的市场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所以如果一直等待,很可能会错失良机。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更早提出类似的观点,我觉得谁提出这件事情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忽略了他说这句话的前提。他是在判断一个公司即将迎来重大发展的前提下,PE才会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然而现在很多人更多只是用这个观点驳斥PE的价值,并未对股票真正做出研究。

对于在这个市场上打拼的人来说,找到自己的风格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买卖股票没有什么风格,那么他很有可能是“赌徒风格”;换句话说,凭借感觉认为股票将要涨/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买卖,赢取利差。可以说,股票市场大部分人都是这种风格。对这些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是一个大型赌场,而人性的弱点使得这类人非常容易亏钱。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赌博呢?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他能说出一个明确的购买一支股票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是自己发掘的,那他就不是一个赌博型的投资者。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有些人觉得股市和女孩裙摆的长短有关,有些人觉得股市和星象有关,难道这不是一种赌博吗?我对此的答案是,我也认为股票和公司的价值有关。虽然股市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但是从来没有人可以真正证明这一点。我相信,是因为我计算过。但是对于不信任这种观点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像我这样的投资者是愚蠢的。而这正是现在的主流观点。

老实说,这可能有点虚无主义。我不假设自己是对的。而这显然不是说服别人的最好方式。因此,受到这封信的诸位,你们最好再仔细思考一下,你们是否和我站在同一立场上。如果你们和我持相同的观点,也就是:

  1. 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价值呈正相关
  2. 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会反应股票的价值

那么欢迎你成为我们的一员;否则,请你离开,去寻找那些和你一样认为股票的走势和女生裙摆长度、星星的位置、庄家、某种K线形态...的投资人。我不想说服谁。在这里的人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大家认可我的理念。

我的投资风格

形成投资风格需要时间。万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一些感觉。我曾经是一名技术面投机者,但是最终的结果很不好。但是,长久地浸淫在这市场之中,我有了两个基本观察:

  1. A股会持续地阴跌,然后在某个时刻突然暴涨。
  2. A股的情绪非常极端。在预期不好的时候股票会跌倒令人难以想象地低,在预期好的时候则会高到令人嗔目结舌。

这两个观察塑造了我的基本投资风格:绝大部分时间都重仓股票,以及寻找那些被市场打压的股票,等待价值回归。

我最喜欢的指标是 PE 百分位。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指标。但是,我也意识到这个指标的风险。如果股票一直下行,PE百分位也会跟着下行。

我喜欢那些人嫌狗厌的行业或者股票。这有点像从垃圾堆里寻找古董。当然,这一切仍然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他要建立在公司本身没有问题的基础上。或者公司曾经有问题,但是现在基本面已经有了根本改变的前提下。

演变过程

然而,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盲目的跟随PE,然后再根据过去几年的表现,选择对应的标的而已。

这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做法,一个过去十年每年都盈利的公司,不代表它在第十一年依然盈利。我本能地知道这一点,但是还是依照这个标准选股票。这可以给我一个心理安慰。

幸运的是,我还是根据这个标准选择了一些好股票。我可以这样一直选股的前提是,我持有大量的水电股。这些股票是我的压舱石。我会在后面阐述这样做的理由。

那之后,我不断地发掘出我认为合适的股票。这其中有很多错误。好在我入市的时间很不错。大盘从3100一直跌倒了2600左右,其中2800-2600的下探和反弹非常迅速。在3000点以下建仓的人很难亏损。但是,从现在回想,这不是一笔好买卖。

随着我的经验的增加,我开始有自己的偏好。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在意所谓的“好生意”。我不清楚这是什么给我带来的影响。可能主流观点总是会一点一滴渗透到你的脑海里去。这使得我可以接受一些较高的PE,本质上我在探索成长股投资的可行性。然而,我口中的成长股肯定和主流意见的成长股不是一个东西。对我来说,一个公司如果将来可以以12%的速度增长,对我来说它就是一只成长股了。我不喜欢那种在短时间内就盈利大增的股票,除非我认为它的增长可以一直持续,或者它的PE低到不可思议。但是市场比我聪明。有些公司当下还在亏损,市场却已经认可了它的伟大前程。

目前,我有五支主要持仓股,它们是:华能水电,郑煤机,伊利股份,中原远控,还有科伦药业。

水电股是压舱石

水电股是一种以稳定而闻名的股票,其中的龙头,长江电力,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 8% 左右年化的长期债券。这很可以理解:长电的股息差不多在3%左右,如果它自身能实现5%的年平均增长,那么就会提供8%的平均收益。从K线图来看,水电股的股价非常稳定,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这总是让我疑惑不解,因为水电股的盈利能力会伴随着水电站的建成而阶梯式地跳跃。诚然,折旧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只要还会有新的水电站注入,这才是购买水电股的长期理由。

基于这一点,我主要投资的标的是华能水电,而非长江电力。实际上,我曾经在长电快速上涨的时候抛出了25%. 然而,在那之后它涨得更多,以至于我觉得自己的决策完全误判了。到了今年,长电开始温和下跌,证明我的判断并没有完全失误。但是,这也称不上什么胜利。它现在的位置略高于我抛出的位置,而这时候看上去已经来到合理估值了。我因为一点小聪明丢掉了自己的头寸。

我必须意识到自己卖出的标准有些低了。我应当要考虑到市场会对未来做出一些评估才行,否则这样的事情会不断发生。

我之后没有补回长电的头寸,因为那段时间华水跌得更多。我想不出不继续投资华水的理由。

水电股的走势很容易和大盘相反。市场似乎将它作为主要的避险品种之一。持有水电股能平抑大盘的波动。但是如果配置太多,会影响投资组合的收益,如果你的投资组合剔除水电的收益率在10%以上的话,你就要仔细思考这件事了。我现在已经不那么依赖水电股了,因为我选择的其他股票的稳定性在这一年得到了证实。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持仓会趋于稳定。但是水电股永远在我的投资组合中有一席之地。我会拿水电股作为投资基准值之一。这毫无疑问是最难超越的基准值。长期超越沪深300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

目前为止,这项投资的表现普普通通。但是考虑到我购买它的目的,我完全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但是,在它价格低于前低(8.46)之前我暂时不会加仓了。

郑煤机缺个好名字

如果郑煤机改名为郑州高端器械制造公司,我想他的股票会很快涨起来。郑煤机总是让人联想到煤炭股,但是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双主业公司,虽然汽配行业做得实在是不怎么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郑煤机的利润每年都在上涨。我是基于这个错误的理由选出了这家公司。基于这个理由我还选出了另一个公司:苏美达。苏美达涨了不少,但是我现在已经打算把它出清了。我实在不应该这样说一个给我挣到了钱的公司,但是我不喜欢它的利润率,也不喜欢它错综复杂的业务。它一定有一些相当挣钱的业务和大量低质资产。要是它的优质资产剥离成为一家子公司,我会很乐意重新考虑它。

郑煤机的营收,煤机和汽配各占一般,但是利润几乎都是煤机带来了的。众所周知,煤炭行业刚刚经历一轮景气周期。在周期中坚持持有中国神华的股东们都赚了大钱。我想说你们做得很好。

从2020年开始,煤机的股价翻了一倍还多,但是它的利润变成了3倍。这是一支典型的越涨越便宜的股票。一想到这里,我就又忍不住想再买一点。总是轻率的买入是我的缺点。

由于订单和应收款的减少,2025年郑煤机的利润很可能不会很好。然而,哪怕少了一般利润,也只不过变成了正常估值而已。

煤机提供稳定的盈利,在这基础上图谋发展,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公司。但是煤机在汽配上花费的时间已经快10年了。我很不喜欢太长时间没有起色的业务。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亚科新的盈利在不停增长,这又抵消了这一点。所以,我暂且对这保留意见。

彼得林奇曾说,周期股应该在PE最高的时候买入,PE最低的时候卖出。我现在严重怀疑,A股市场预判了这一点,以至于所有的周期股的估值低得吓人,连带着弱周期的股票也是如此。我将在煤机上验证这一点,尽管它只有一半是煤炭周期,而且这一般还是铲子。

我对煤机目前的表现很满意,无论是股价,公司发展,还是股息。

A股对周期的厌恶在中远海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远海控是一只明星股票——在不好的方面上很出名。我看了一下它的走势,就简单地见了仓,当时的价位应该不到10块钱。随后,伴随着它的上涨,我开始注意它。

那个时候,中远海空声望很低,因为它直到前一年一直在下行。但是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很快发现这支股票不可思议地便宜。但是,我也被舆论的气氛吸引,加仓速度很慢。我把它正式作为自己的重要持仓的时候,它已经涨到11块多了。

这只股票的低估不需要什么分析。它的PB<1,帐上有大量现金。如果一个人怀疑这家公司依然被高估,理由只有一个,也是研报体现的,券商们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7个字:今年不亏明年亏。好吧,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了。不过研报确实把100多亿作为衡量中远海控的准绳,这差不多对应20倍PE,那确实没有买入的理由。

然而,中远海控去年的盈利高达近500亿。而淡季的2023年的盈利是240亿。这其中的蹊跷一看便知。

我发现,人们会将自己的期望当作推理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持有某只股票,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这只股票;相反,如果他们没有持有,会倾向于认为股票会跌。我认为,券商们对海控的看空,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毕竟任何标榜价值投资者的人,除非有更好的标的,否则错过海控总是很奇怪的。所以它只能是不好的。更何况这只股票里挤满了散户呢?

到目前为止,这笔投资让我相当满意,尤其是股息的表现相当不错。我很容易满足,对我来说不需要更多了。

当我开始重视行业

我不打算花太多精力介绍伊利股份。它的优秀应该没有太多争议。乳制品头部,和第二名有一定差距,行业有护城河,估值较低。我想这几条列出来,就不需要更多解释了。

当然,有人会说随着新生儿减少,伊利的销量会变少。我想说的是,这一过程的发生是渐进的,而优秀的公司会想办法寻找新的盈利点。这见事在客观上确实是利空,但是如果我因为这个而否定伊利,那也是在伊利的利润真的在不断减少之后。

科伦药业是另一个我因为行业而选中的股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非常热衷在各个行业寻找自己喜欢的股票。科伦是我研究医药股的产物。它有着我非常喜欢的特质。首先,科伦在医药股里的名声很差。这反应在它的估值上。科伦曾经有一个称呼,“医药股里的挑粪工”,因为它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利润微薄的输液。我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就立刻感觉到这只股票有潜力。

随后,我发现科伦和这个绰号更不不搭边。实际上,这是一家用输液赚来的利润不断发展自身的公司。这么多年来,这家公司一直在横盘,近三年才有所起色。而这是因为每当它利润增加,它的研发费用也随之增加。考虑到这是医药行当,我不得不同情一直支持它的股东。而三年前,科伦似乎终于到了研发来了的营收超越研发费用增长的关键拐点,从那之后股价就一路走高。另一个可能是,创新药业务成立了子公司科伦博泰,使得创新药的资金有了新的来源。总而言之,它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市场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件事。它同样成为了一家越涨越便宜的公司。它的市值已经被子公司超过,这让我不禁莞尔。要知道科伦博泰还在亏损中呀!关于创新药,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提及。

科伦还是少见的,分红较为大方的医药股,在医药股中已属不易。这一点也让我很欣赏。

不过,科伦10年不涨的历史还是给我敲响了警钟:尽管科伦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是在利润上涨之前,这些定性分析没有价值。我有自信等待一个公司5年,但是没有自信可以等待10年。

到目前为止,我对科伦的表现很满意。这是一比成功的交易。如果贸易战导致我的盈利回吐,我会考虑加仓。

对未来的展望

我现在正在加仓白酒行业。原因显而易见:白酒是一个好行当,而现在白酒在低位徘徊,同时——就像我之前说的——人嫌狗厌。

这是一件让人惊奇的事情。在2021年的时候,白酒是核心科技,在60倍PE的加持上也可以持有。现在,仅仅经过了4年,白酒就因为年轻人不喜欢了,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我实在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如果说伊利的老龄化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观察的情况的话,所谓年轻人不喜欢喝白酒了显得何其可笑,就好像之前的白酒是因为年轻人非常喜欢似的!

是的,现在经济不好,所以投资白酒有风险。然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又如何拿到便宜的筹码呢?因为这个而不看好白酒,如同在说经济永远不会好一样,是不现实的。要是白酒的基本面如此容易改变,那它还可以算得上是好生意吗?

此外,我还开始研究医药股,这和我的专业有关。医药股有天然的门槛,要研究医药股首先就要面对一大堆英文缩写,我想这些英文缩写可以赶跑80%的研究者。这不无道理:那么多行业,为何非要和医药股杠上了呢?

然而,我的专业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但是我依然要研究一段时间。不过,我是不会投资亏损的公司的。是的,它们未来会盈利,但是在那之前我是不会介入的。长牛/长熊的公司不会在一瞬间结束。我有充分的时间。

关税

这是突发事件,而且难以预测。至少我没有预测的能力。我发现A股不少人有莫名其妙的乐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很多人都有持仓。

我已经准备好了周一大跌,如果非常严重我会适当加仓。不过这一波我会慢慢观望,择机行动。

信任的代价

过去一整年不断有新的钱进入。这让我的收益率有了极大的压力。尤其在去年10月之后,很多股票都上涨了一大波。原本我可以慢慢买足想要的持仓。

对于和我一样状况的人,必须要注意到资金量比较小的时候,新注入的资金会降低收益率。不然我去年的收益率应该会让我相当满意。

不过,我也必须承认,自己去年有很多失误。2月份股市反弹之后,我的持仓都涨了很多,然后从5月份开始又开始下行。我在股票上涨的时候抵制不住加仓的欲望。这让我的持仓成本增加很多。

股利

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喜欢股利。不得不说,每年都能获得一笔现金是一件非常令人舒畅的事情。而且,由于红利复投的机制的存在,持股数会不断增加。

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假设一个公司的利润每年平均提升5%,股息率固定是5%,分红完全复投。这种情况下,增长的股利是:1*1.05*1.05,达到惊人的1.1。老实说这个结果让我不敢相信,我到现在依然怀疑自己算错了。因为上述条件其实不难达成,想象一下那些银行股吧。有多少人的工资可以每年增长10%?我这还每算股票本身的增值。

由于现在依然不停有资金注入,现在计算股息增长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资金枯竭之后,我会立刻开始着手统计股利的增减。

结论

好了,我已经说出了自己持仓的全部想法。不赞同的人们可以离场了。按去年10月份的涨法,那我的收益是不合格的。但是之后股票下跌我,我的收益似乎又还好了。总之,对我来说这差不多是不好不坏,如此而已。我唯一开心的是,我选出的股票年报表现都还 不错。这可不是马后炮,这些股票,持有时间最短的也几乎一年了。

那么,期待与各位下一年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