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博客充满了股票贴,2025年股市相关的内容,会全部放在这里。
2025.04.12
关税的开端
周一,按照我的预想,股市果然暴跌,指数下降了7个点,大量股票跌停。考虑到我持有的股票大多数和出口关系不大,所以我并不感到惊慌。
我所持有的股票中,真正有影响的是药明康德还有中远海控。药明康德原本就对中美关系非常敏感。我一直认为,药明需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但是从年报没药看到管理层这样做的迹象。因此,我是不敢在上面投入太多资金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这一次下行中执行了加仓操作。这纯粹是处于我对创新药的信任,也就是我的专业背景使我明白,对于药企,药明康德这样的企业很难真的放弃。我得承认,这是一次投机行为,虽然它的时间周期远高于一般的投机。
对于中远海控,关税的影响非常微妙。短期来看无疑是一次利空,但是长期来说影响未知。然而,因为其股票价格原本就处于低估区间,周一更是直接跌停。这让我忍不住加仓,并进行了调仓操作。我把苏美达和汉中精机的股票置换到了中远海控身上。
汉中精机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我毫不怀疑假以时日,这个股票会大涨。但是,如果和这个价位的中远海控比起来,我认为没什么优势。这表明了一件事情:值得投资的股票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股票放在一起,会发现有一些股票的投资机会远远好于其他股票。如果我们的资金量很小,那就应该把资金集中在更好的那一批股票当中。换言之,并不是看到机会就应该投入,而是集中于最好的那一批机会当中。
话虽如此,我现在真正可以称得上拥有头寸的公司共有13家,分布在11个行业当中。可以看出来,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喜欢分散投资的玩家。
第二天,市场反弹,我再次投入资金,基本打入了全部的弹药。但是到了第三天,我的一些股票出现了大跌,这让我始料未及,甚至感到恐惧。这中恐惧和去年春天,股市下探到2600多点的时候很像。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下跌的两个股票是我的两个主要持仓股,而我还刚刚加过仓。
如果我手里握着大量资金的话,这无疑是很好的加仓机会,但是我没有。这让我明白自己还是在某些时候过于急躁了。同时,我也意识到当普通人恐惧的时候,我也会感到恐惧。这种力量是如此之强,要是我没有掌握一套给公司估值的方法,我一定会因此而卖出手里的股票。
然而当天股票就出现了反弹。随后两天他们一直在横盘。接下来我需要不疾不徐,一点点寻找机会。这一事件的影响,会一点一点体现出来。它的短期影响不像一些人象中那么大,长期影响也不像另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小。至今为止,我没有发现任何人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推演。
加仓时机
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做过一些很蠢的事情。一般来说,当我获得一些子弹的时候,我会迫不及待地打入自己当时喜欢的股票中去。我的想法很简单:虽然这些股票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依然被低估了,那我为什么不买呢?
现在我意识到,长期来看,总是会存在机会。我这里说的机会,不是指类似这一次关税的黑天鹅事件,而是指在波动周期里出现的机会。
我持有的股票几乎不会在持有后扶摇直上,当安全边际被不断压缩之后,它的性价比可能就没有那么高了。但是,股票的走势不是一致的。一些股票上涨的同时,另一些股票正在下跌。那么这时候投入下跌的股票是更好的选择。
重要的不是当天的走势,而是一段时间的走势。上行趋势中某一次的下探不是加仓点。
从今以后,只要头寸达到我的最低期望,我将只在下行趋势中加仓。
永远不涨的股票
在进行价投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意识到,一家虽然优秀,但是市场从来不进行重新评估的公司,是一个陷阱。~~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巴菲特不再亲睐烟蒂股投资~~(update in 4.28: 巴菲特会在股价迟迟不反应的时候试图进入董事会干预公司,这段话存在误导)。
这时候,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一方面股息给予你收益,另一方面高股息的公司会被市场观测到。然而,我虽然我青睐高股股,却并不把高股息作为选股的必要条件。我在水电股中重仓了华水,而不是长电。
这里引用一段吉姆·罗杰斯的话:
……仅仅价格低廉还不够——股票可能一直便宜下去。你必须能在这些市场看到积极变化的迹象,而且要先于其他人两三年看出这些迹象
吉姆·罗杰斯和我一样,喜欢人嫌狗厌的股票。他说的好转,值得是市场开始出现反转。但是对我而言,它还有另一种含义:某个产业可能看起来外来光明,但是任然需要数年的时间发展;当产业发展起来之后,真正伟大的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可能又要需要数年。在这期间,人们可能会因为前景迟迟不兑现,导致股票的低迷。又或者,一家公司高速发展,让股票在一个较高的估值上持续上行。但是,我想要寻找的,正是这样的公司。
从这一点来看,我的投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25.04.29
A股的投资者们一定对这个日子并不陌生。这一天大量公司集中披露财报和一季报,随着一份份报表出炉,踩雷者的哀嚎不绝于耳,堪称恐怖一夜。在这个财报月中,我进行了三个重大决策,现在三者已经的结果已经全部出炉,回顾一下可以说是一正一平一负。
一正指的是药明康德。它给出了非常漂亮的一季报。自从药明出了财报,我就一直在关注它,并且在关税事件后大量加仓到原来的两倍。然而,我原先的仓位过小,具体原因我在去年的股票贴里讲过。到今天下午为止,我的手里还有少量资金,但是我拿不定主意。因为在我看来,摆在我面前的有三个选择:药明康德,白酒(泸州老窖和五粮液),迈瑞医疗。这三者我都建了底仓。我打算在今晚,也就是迈瑞出年报和一季报,药明出一季报的这个时间点,将子弹打入。
最终,我选择了在我看来确定性最强的药明康德。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药明一季度 Non-IFRS 归母净利润 增长40%,迈瑞一季度净利润减少 -16.81%。
我对迈瑞并不十分担心,本来就只有一个底仓(虽然我的底仓比较重)。我认为质地好的公司总能熬过寒冬,而正因为有这种时候,才会出现真正合适的买入时机。接下来,如果股价下跌,我会在三季度之前择机加仓,并在三季度完成建仓。
这应该是我真正基于明确的逻辑判断做出的第一笔成功的生意,自认为稍微找到了一点门道。可以说,正是因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在我才可以游刃有余地规划将来。倘若我下午的时候加仓了迈瑞,现在改多么被动!业绩好的药明只有底仓,业绩差的迈瑞已完成建仓。倘若如此,我就真的只能安慰自己,要做时间的狱友了。
另一个虽然没有持仓,但是同样——甚至是更加——让我心惊胆战的是洋河的年报。洋河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33.37%,一季度又下降 39.93%。我简直不知道要如何作评。要知道在选择白酒股的时候,我也曾经将洋河纳入备选,虽然它是我四个标的中最先被淘汰的。
然而,洋河的业绩还是使我心有戚戚。我的投资知识最开始可是从彼得·林奇那学来的。通常情况下我更偏向我身边的公司。我是看着身边的人喝洋河长大的。
之前我说一正一平一负,一正是药明,一负是迈瑞,那么一平自然就是白酒。现在白酒尚未有定论。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是漫长的磨底期,随后市场会开始反转。此时投资茅五泸汾将在这一周期中给出满意的回报。另一种声音认为白酒行业的下行才刚刚开始,高端白酒市场最终也将崩溃。至于我,自然是乐观派的。因为我发现乐观派在估算公司业绩方面非常准确,而悲观派只是大声复读自己的观点,别说预测业绩了,甚至常常都不是一直追踪白酒的人。
总之,在这一选择中,如果我选择错误,结果大概会很不好。要不然就是股票横盘阴跌,要不然就是直接套牢。我开始意识到股票是一个选择的游戏。而且,有一些选项是绝对不能选的。每一个抉择都必须在心里仔细斟酌。炒股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活计。
2025.05.01
我此前提到,自己的特点是,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买入,然后等待事情发生转机。这其中存在一个潜藏的危险:有很多糟糕的股票,它们不被人看好是因为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上我在很多糟糕的股票上都看到过相信未来会好转的人,他们一直不愿离开只是因为无法接受亏损的事实。一旦回本,他们会立刻卖出。至于我,买入的股票通常会亏损一段时间,但是后续就会带来利润。我不会在“回本”的时候卖出。实际上我没有这种概念,因为对我来说只是在搜集这些好公司的股权,除非市场出现高估我是不会卖出的。
我的理念实际上是烟蒂股的延伸。也就是说,我关注低PE百分位,但是盈利持续增长的股票。出现这种情况要不然是公司的业绩过于优秀,要不然是股价下跌太多。在A股,所有人都想先人一步,所以第二种情况居多。
然而,公司本身没有问题,随着盈利继续增加,股价就会上涨。
确定性的机会
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我阅读的财报慢慢变多,我开始发现,一些公司的财报里,会出现确定性的机会。
比如,药明康德财报提到有好几个基地正在建设中,这些基地一旦完成,就会给公司带来利润。这里的问题是,有些时候,大量的投资只带来了微薄的利润,这种情况下反而成为劣质资产,拉低公司资产质量。公司并不是一味扩张就好。但是药明依然是一家成长中的公司,我对此持乐观态度。同时,关税事件使得药明股价大跌这成为我最终加仓药明的基石。药明成为我前5比重的持仓股。
人们常常会用铲子股来形容药明,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有点问题。我从没见过需要一直购买的铲子。药企们会发现外包给药名是最好的控制成本的手段,药明的业绩一定能不断增长。
诱捕聪明人的陷阱
同样的,我也可以看到一些公司的业绩,在短期内一定会下降。比如迈瑞医疗,这不是因为我多聪明,而是因为我阅读了财报,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由于合同流程滞后,今年一直到三季度才能恢复。
这件事显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公司自21年开始股价一直在下跌。其中,一开始显然是因为PE太高了,最高点竟然逼近 90,我绝对不会买一家 90 PE 的公司的。但是,如今只有20出头的PE,不得不说利空在其中扮演了一些角色。
这一切也发生在科伦药业。由于去年有默沙东的合同款,今年一季度的压力很大。如果公司一直增长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微弱的增长。同时,另外几家输液的医药公司一季报都不理想。科伦的一季报几乎可以想见。不知道是否是这个原因,在一季报提前几天,公司股价大跌 6%
随后,一季报公布,利润大幅下跌。即使算上默沙东的合同款,这也是一份相当糟糕的一季报。很多人觉得前几天有人知道内幕消息,提前跑路。这加重了恐慌情绪。科伦的股东一片哀嚎。连我都重新评估了投资科伦的正确性。
第二天,竞价阶段果然低开。然而,科伦的股价立刻开始走强,随后竟然越涨越高,在收盘前迎来涨停!
那些在开盘就出逃的股东们一定很后悔。好一出好戏!看上去就如同是庄家利用利空收割股票一般。先制造知道内幕消息,制造庄家出逃的假象,伴随一季报的发布,低价收割筹码。会被这种手法收割的,恐怕是持有一段时间科伦股票的散户吧。大量投资人控诉大A是“庄家的游戏”,低业绩反而涨停。
若不是我生性不喜欢卖出,我一定会卖出手里的股票。通过这一次的经历,我学会不要太在意季度报告,甚至是单年的年报,而应该在意一份份年报所反应出来的趋势。
我购买科伦的最初理由,是因为相信管理层(尽管他们对小散极不友好,年报披露非常简陋)。我现在依然持有的理由,是264开始提供利润,创新药开始发力,前期研发出现成果。这些不是一个季度的下滑就能够否定的。我至少要看到264销量不佳才会退出。因此,这种手法无法收割我。
聪明的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描述的市场先生常常犯错误,听起来有点傻傻的。但是A股这位市场先生看起来可一点也不蠢。常常发生的事情是,我得出一些短期结论之后,发现这些结论早已反应在股价当中了。A股喜欢把将来的一切都提前反应在股价上。我之前提到大A不喜欢不确定,导致周期股定价普遍偏低,正是这一点的反应。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必须把钱尽可能留在股市。市场先生早就知道科伦将来利润会上升,但是没人知道市场先生什么时候会开出高价。但是,市场先生不会提前数年布局。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基金的顾客们绝对无法忍受数年的平庸表现吧。
格雷厄姆把市场先生描述为一位朋友,但是我把市场先生当作对手。他想要掏空聪明人的前,就得让我获利。同样的,聪明人想要掏空傻钱,就得被市场先生掏口袋。至于傻钱,他们不应该参与股票投资。
购买习惯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可以说,自己的投资开始变得更有逻辑。现在,对于我已经购买的股票,我可以清楚地说明我进行交易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我改掉了自己喜欢慢慢的,一手一手购买股票的习惯。这么做本质上是一个买入价平滑机制。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购入的价格已经相当低了,后续常常会有一些上涨。
我还遇到另外一种情况:一开始购买的价格很低,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涨,已经慢慢失去安全边际了。但是,公司依然是好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继续买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股价下跌,我立刻就会陷入亏损。
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我还是对出现浮亏充满恐惧。然而,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了。我感到自己的自信正在增强。
现在,我的购买逻辑基本是:首先,我会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给一个目标仓位。然后,如果下定决心,我会建四成仓。随后,根据市场的反应,择机加仓,每次加两层,直到结束。
这种做法当然也有缺点。一点点买代表永远有子弹。现在这种方法,一旦后续出现真正的好机会,我就没有子弹加仓了。我现在依然在实验阶段。
2025.05.02
现如今,我的持仓出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医疗相关的行业投入的资金大量增加,已经占到我总仓位的近30%. 这反应了我对医疗行业的看好,同时也和我的专业背景有关。事实上,如果我没有医药背景,我很可能不会这么关注这个行业,也就不会发现这些机会。同时,专业背景也帮助消除了我对医疗行业的恐惧。有很多人都声称非业内不要投资医药股,这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对将来的规划
以后,我的持仓将由三个部分组成:医药相关,白酒和其它消费行业,高分红、公共事业或者烟蒂股。
-
医药相关:大约会占到我持仓的30%~40%
-
白酒:可能会占到20%左右,其它消费的占比应该不会超过5%,总计 25%。中宠归在这一类
-
公共事业:也就是水电股,除非有好机会将不会追加投资,目前占比约为 10%
-
高分红烟蒂:看机会。我把郑煤机和海控归到这一类,占到30%
以上共计 95%~105%,变数最大的是高分红烟蒂,因为在合适的时候就会卖出。
然后,还有一些要处置的资产:
苏美达和汉中精机已经成为了其它持仓。~~永新股份是我留得比较久的股票,它的表现一直很好,很可能会继续好下去。但是,我知道我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至于亚太科技,我将在合适的时候调入迈瑞医疗。
在那之后,我剩下的其它资产似乎就只有两支作为业绩瞄准的etf,还有梅花生物了。etf我暂时不打算动,至于梅花生物,我将其归入高分红一组。梅花生物对小股东非常友善,我实在无法决定卖出它。其实永新股份也是如此,一想到我要卖出它我就心痛。
要不还是不卖永新了吧...
基于规划的后续操作
购入:迈瑞医疗,泸州老窖,五粮液。如果有好机会会购入中宠。
卖出:亚太股份
2025.05.10
虽然我对自己的持仓已经不是那么在意了,不过还是简单说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操作。基本上就是按照计划把亚太换成了迈瑞医疗。
由于药明的业绩在这两年的确定性非常强,所以我正在考虑将部分科伦的仓位换成药明。然而,我错过了最好的换仓实际,也就是科伦涨停的那一天。我之前说过我一向不喜欢涨停,每次涨停准没好事。但是,我不能因为好恶就卖出股票。但是,在相同行业的股票间进行转换应该是可行的。以后可能会实施。
那么,还是聊一些其它话题吧。股票真是一件神奇的事物。很少有事物在我不断的研究后,依然能不断给我新奇的感觉。拿桌游做比喻的话,股票就是最好玩的桌游。
技术派和夹头
夹头玩家一般不喜欢技术分析。这很可以理解。夹头的理念,已经做的事情,基本上和技术派是相反的。然而,技术分析无法完全离开基本面,夹头也可以利用技术分析。这两个有点像《独孤九剑》里气宗和剑宗的区别,而且两者都有办法赚钱。
我虽然是夹头派,技术流虽然让我吃到了不少苦头,但是我还是认为,技术流有一定可取之处,只是不适合我而已。
但是,这种观点一直没有理论支持,只是一种看法而已。
最终,《股市长线法宝》里,终于出现了我渴望的证据。给出的证明有两种:均线法还有趋势法。这让我心安。但是,这种证明对实战没有帮助。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看相关章节。
这种直觉的来源在于:有些人信奉价值投资,甚至出版了书籍,书籍甚至被我承认为好书。但是,他的私募依然一塌糊涂。股市永远只有少数人能赚钱,因为只有那些能够做着与众不同的事情的人才能赚钱。
有效市场
我推荐的那些书籍的作者,巴菲特、彼得林奇都对有效市场假说嗤之以鼻,以至于我也对此感到可笑。相对的,技术派更喜欢这个假说,它直接支持了“市场的一切都反应在了K线”这一说法。
但是,现在我越发感觉到,有效市场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发现市场先生非常聪明,在短线中想要打败他非常困难,而长线来看它也一般是对的。但是,市场先生反应过来需要时间。短线通过比市场更快一步赚钱,我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报以敬意。长线则是在市场先生试图在短线获益的时候,为长期做准备。股市有价值回归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