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毕,我意识到这篇小文可能会让人心生不快。不过,这本来就是一些无意义的回忆,一个中年人的顾影自怜。我无意与任何人争吵。如果你和我意见不合,那么你是对的。

国人加入外企的时候,常常会取一个英文名。这件事情在我小的时候还很正常,不过现在常常会伴随着反思——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取一个外国名字?好在我司并没有这种规定,使用名字汉语拼音的同事大有人在。如同我常常念不出印度同事的名字发音一样,外国人也常常不知道我们的名字要怎么念。

就我个人而言,取一个外国名字还挺有趣的。以前我的英语老师曾给每一位学生取英文名,我当时的名字是William. 我现在的名字则是某好友帮忙取的,据说源于某英国国王,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脉相承了,虽然我怀疑我的英语老师并不知道 William 还有这一背景。

我的另一个同事,他的名字虽然用英语字母表述,但是实际上是波兰语;其俄语是 Фе́ликс,也就是费利克斯。一日,我问他名字的来历。这样的名字应该是有一些渊源的。我认为,一些经历能塑造人的灵魂,而我擅长发现这种味道。

他是很好的人,向我介绍了这个人物来自苏联,被称为“钢铁的费利克斯”,是从某个动画短片得来的灵感。这突然唤醒了我的记忆。我意识到自己很可能看过这个短片,其名为:前进,达瓦里希!

这部片子当初轰动一时,我也曾经在微博上发表不成熟的评论。然而我对俄国或者苏联一无所知,所以不知道其背景。不过,我的记忆里有相同的东西。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从一种信仰倒向另一种信仰。然而,这时候我意识到一件事情,经历过那段记忆的人,已经慢慢老去了。让当代的大学生们再看这个短片,很可能已经不会有任何触动了。他们的经历里没有这种变化。国家在他们最初的印象中,已经相当强大了。

此前,在网络上我也渐渐感觉到这种倾向。网络上的声音,似乎已经不能接受国家曾经有过弱小的日子,以至于当一些人讲述以前的日子的时候,甚至觉得这是骗人的。这样的经历,总是给我不协调感。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同我之前说的,经历会塑造人的灵魂。对我来说,国家那理想化的,幼稚但是崇高的一面构成了我的精神的一部分,虽然不想回去,但是我如何能够割舍?

然而,片子中怀念的那些记忆,对我来说,来自一些更久远的时候,以至于记忆都斑驳了。玻璃针管,需要煮沸消毒的针头。同样是玻璃的输液瓶。在我小时候,如果有医生依然在滥用四环素,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惊讶。

如果你问我想不想回到那个时候,我会说不想。但是,我认为,那样的一个时代,依然是有一些东西值得被铭记的。它们不该被忘却。否则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洗礼,国家将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为什么总是有人怀念那个时候呢?难道是怀念那段贫苦的生活吗?不是的。回忆会美化一切。那段日子绝对不是什么好日子。如果让我说,真正值得怀念的,是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期,真的有人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确实也做成了一些事情,以至于这理想看起来不仅仅只是理想了。然而,如同资本总是会想办法增值,对于国家而言,图谋某种意义上的霸权似乎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本能。最终一切回到正轨,而这一份记忆似乎也将要离我们远去了。想到这里,我顿生惆怅。

为什么《前进,达瓦里希》在当时引起广泛的争论?我想,这种迷茫盘桓在一代人的记忆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而我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从不孤独,无论是《达瓦里希》,还是《极乐迪斯科》,这种迷惘一再出现在各种作品中,而他们现在也只能出现在作品中了。它如同幽灵一般在我们这些经历了这一切的人心中游荡,无人能摆脱其影响。而无论是《前进,达瓦里希》还是《极乐迪斯科》都选择发出发聋振聩的呐喊:

前进,达瓦里希!

终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