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墓志铭,其实是座右铭才对。然而,在我看来,这些座右铭是我的目标、我的行事准则、我的根基,倘若可以,我希望墓碑上不刻名字,只留下这些墓志铭。之后我会把自我介绍的板块改成墓志铭,但是现在姑且将它写在 bolg 上

人应当努力攀爬力所能及的,最高的山峰;应当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直到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的行事准则。我认为,人应当不断进步。这可能会触怒某些躺平主义者,但是我并不会因为躺平而自责别人。我深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挫折总是会伴随人的一生,而另一些人从来没有品尝过成功、胜利的滋味,还有一些人甚至没有这个概念。不过,对于我自身而言,尚未穷尽自己的潜力,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学习语言,学习理财,进行力量训练,骑行,都和这一切相关。

我曾想过,如果将自己做成一张 COC 人物卡,那我的点数应该每年都在提升——虽然不多,但是有提升。随着我不断衰老,我的数值终将下滑,但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我应该去攀爬更多的山峰。哪怕我之后因为年龄,认知衰老,体力下降,我依然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攀爬最高的山峰,除非我的行动会伤害我深爱的人。我没看过海明威的书。我只是大概知道他的风格。我对这种风格的喜爱可能是一个混合产物:一方面喜欢硬汉文学,另一方面“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硬汉文学的主人公常常有心里创伤。他们一辈子都在挣扎,和过去做抗争。抗争,抗争,抗争,抗争,也许正是这些形象,以及这些虚构出来的精神,产生了我这样的性格。和自己,和环境,和习俗,和常理争斗,攀爬自己心目中最高的山峰。

人应当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进而有尊严地活着。

这就不是墓志铭了。但是,只有第一句是不完整的。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运动员——哪怕老了,依然不服输,挑战自己的极限的运动员,当然也符合墓志铭(他也可能在挑战另一个山峰)。不过,这和我自己的形象就相差甚远了。所以我必须补充第二句。尽管他依然是我的行事准则,却不是墓志铭。一来,按自己的方式活着这句话实在过于常见,以至于它变得有点像鸡汤。我们可能在各种地方看到这句话。对我这样从小就不合群,愤世嫉俗的人来说,这句话有着更多的含义。在这样一个对多样性缺乏感知,会因为多样性而感到“失了面子”的社会里,我所感觉到了,来自社会的压力比一般人感受到的要大得多。所以我能够感受到这件事情的困难。对我而言它不是鸡汤。但是,它也不是一座我要挑战的山峰,因为它早融入我的性格。我明知,无论在这么样的处境下,我都会按照自己的心之所想,充满尊严的活着。倘若不能,愿上帝——好吧,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会向上帝祈祷,不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权当戏言吧——收取我的生命。